亚洲目前正酝酿两场大风暴
时间:2015-11-30 13:09
亚洲目前正酝酿两场风暴,一场是地缘政治风暴,一场是金融风暴。
人们往往把中日博弈的焦点放在钓鱼岛和东海上,殊不知安倍经济学才是最亟需中国反制和对冲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日博弈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军事对抗,而在于分化瓦解安倍经济学的有生力量。
1、安倍经济学是中日博弈的关键
人们往往把中日博弈的焦点放在钓鱼岛和东海上,殊不知安倍经济学才是最亟需中国反制和对冲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试想一下,没有安倍经济学所承诺的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大愿景,07年狼狈下台的安倍晋三可能在政局动荡的日本再次坐上乃至坐稳首相宝座吗?
没有安倍经济学创造的国家财富,日本能积极扩充武备和中国军事对抗吗?能够大洒金钱,在东南亚和非洲展开金元外交,围堵中国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日博弈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军事对抗,而在于分化瓦解安倍经济学的有生力量。安倍经济学其实是日本咄咄逼人的背后最脆弱的地方,这就好比古时兵法中决定胜负的奇袭往往发生在粮仓。
2、安倍经济学的天时地利人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安倍经济学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安倍经济学一经提出就名声鹊起,不但在日本国内更在世界范围内赚取了超高人气?
日本经济自从1990年代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便陷入了两个失落的十年,直到安倍晋三再次当选之前也没有走出通货紧缩的怪圈。
通货紧缩的后果就是,日本的名义GDP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日本的名义GDP在1990年到2007年间只增长了区区25%,而2011年的真实GDP已经萎缩到了2005年的水平。连续的政府财政赤字,再加上日本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了日本债务的GDP占比不断恶化。
有人说日本的债务问题不足为惧,因为日本的储蓄率高,可以把债务内部消化。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日本储蓄率的结构,你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日本企业储蓄率从1981年的13%增长到了2009年的21%;与此同时,日本家庭储蓄率从10%下降到了3%。
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和大兴土木,主要是靠企业储蓄维持的。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改变了机构投资者对主权债务的风险计价,日本企业很有可能会改变对日本国债的偏好,日本国债的超低收益率时代或将终结。
届时,日本政府在债务融资成本上,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日本经济正在一步步走向希腊似的绝境。
在日本衰弱的这20多年里,中国却以10%左右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作为东亚宿敌的中国如此迅猛的崛起使日本人的危机感骤增。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痛打落水狗,不断强大起来的中国会不会趁日本一蹶不振一报宿仇?这便是笼罩在日本民族头顶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
就在日本民族生死存亡的当口,安倍经济学拔地而起,安倍晋三声言他有三支箭终结日本经济的颓势和通货紧缩,这鼓舞了许多绝望中的日本人。
不仅如此,安倍经济学还得了许多经济学界的顶级人物的赞赏,这其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发展经济学理论权威杰弗里?萨克斯等。
让我们来近距离欣赏一下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的魅力。这三支箭具体指激进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鼓励私人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
具体的政策细节有:年化通胀目标定在2%,促进日元贬值,真实利率实现负值,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增加公共投资,购买日本央行的建设债券,修改央行法案等等。
虽然实行量宽多年,但日本央行此次货币政策的规模与过往有了显著的不同,在日本经济通货紧缩的15年中,市场一直批评日本央行没能以足够的信心和规模来推行量宽,以致消费者和投资者都不相信通货膨胀会再度出现。
但这一次日本央行几乎是洗心革面了,首先是设定了一个明显高于以往的通胀目标,再者也不再把实现通胀目标的责任推脱给政府实施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了,而是自己挑起主要的重担。
这样一来安倍晋三就可以不必着急实施得罪不少选民的结构性改革,为其巩固权力基础赢得了时间。
经安倍力推上台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更是在2013年4月4日宣称将在两年之内使日本的基础货币的规模翻上一番,而且量宽计划购买的债券的平均成熟期将从3年增加至7年。
而且为了使市场明白央行这一次是动真格的,日本央行将把量宽操作并入其日常运行活动中去。
关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的时间表,日本央行也不像以往语焉不详,而是斩钉截铁的说将在两年内实现该目标。
这和以往日本央行要求和政府各自承担终结通缩责任的稳健保守风格迥然不同,几乎是要独臂擎天了,相当的激进。
眼下看来,安倍经济学几乎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仅在2013一年间,日元汇率(本文中专指美元兑换日元)就贬值了21%,日本企业的盈利水平超过了20%--这是过去十年所未见的。
日本股市疯狂的上涨了57%--是此前4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2013年上半年的年化GDP增长率达到了4%--把其他G7国家甩到了身后,更为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率突破了1%并以5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连铁打不动的通缩魔咒似乎都被解除了,看样子日本经济真的要再度起飞了。
日元大幅度贬值,喜的是日本,苦的是邻国。日元贬值,日本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上升的代价就是中国,韩国等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出口压力,只是迫于美国对日本的支持,这些亚洲国家几乎集体沉默,默许了安倍晋三主推的这些以邻为壑的政策。
今非昔比的是,若是在1980年代,美国绝对不会允许日本用这种以邻为壑的弱化日元的政策追求经济增长,可如今为什么竟对日本如此姑息了呢?
因为昔日日本经济的辉煌对美国是巨大威胁,可如今日本经济的再度发力却是遏制中国的必须。日本的经济向好一方面可以增加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日本有更多经济实力来承担制衡中国的军事责任。
为什么是这样呢?
首先,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版图上越来越边缘化,需要日本搭把手来抗衡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中国现在是亚太地区全球供应链经济的核心,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零部件,大宗商品和资本商品,成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定海神针,这个地位在亚太地区面临来自欧美的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数据,2000到2009年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6倍,达到了1930亿美元,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与此同时,中国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率从4%上升到了11.3%,而美国占东盟贸易总额的比率却从15%下降到了10.6%。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中国对东盟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在2010--2011年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总额从2320亿美元增至2804亿美元,增幅20.9%,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市场。
2011年,东盟对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14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8.9%。与此同时中国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投资国和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
面对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无往而不利的凌厉势头,美国祭出了对冲措施---TPP,以遏制中国在亚太经贸版图中的不断扩张。
TPP是一个贸易总额有望在万亿美元级别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日本加入之前,只有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这11个国家。
奥巴马在2013年的国情咨文报告专门提到了TPP,TPP是美国“重返亚太”的重中之重。
问题是在这11个国家中,美国和其中最有实力的6个有自由贸易协定,因此TPP对美国的贸易和亚太再平衡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边际效益。
如果日本也成了TPP的一员,情形就不一样了,那将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和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第一次被自由贸易协定维系起来。有了日本的TPP将具备和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影响抗衡的实力。
安倍经济学能使日本经济再度起飞,日本经济若能成功复活将使TPP的基本面大好起来,得到了日本的TPP将如虎添翼,美国怎能不喜闻乐见?
美国要想把TPP推销给更多的国家,需要新近加入的日本更加强大而不是继续衰弱。难怪许多美国籍的世界顶级经济学家要为安倍经济学摇旗呐喊。
除此之外,安倍经济学还有军事上的意义。财政悬崖危机悬而未决的美国事实上已经在裁军,所以亚太军力上会越来越倚重日本。
兰德智库在给五角大楼的报告【美国与亚洲】中建议在21世纪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三个首要战略目标:防止新的地区霸权出现(尤其是中国),保持地区稳定,防止地缘大国崛起和争议造成混乱失衡的局面。
为了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美国应该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的军力可以在超出本土防卫的范围内和盟国更多的合作(亦即享有集体自卫权)。
打个形象的比喻,战后富有军国主义勇武的日本被美国用和平宪法的绳索给捆绑住了,如今美国想放开这绳索,纵虎归山放龙人海,让这个曾经让中国在军事上吃尽苦头的国家重新军事化并且在亚太安全框架里承担更多的的责任。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本优势,日本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亚太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之一,如果“以史为镜”所言非虚,日本民族的超强爆发性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便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可怕的是,为了和中国在同等水平下进行对抗,拥有核武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日本军事化后的下一个目标。
这样的论断绝不是空穴来风,据美国国会研究局和科学家联合会的研究报告“Japans Nuclear Future”,日本在发展核能过程中有些行为值得引起核不扩散人士的极高警惕:日本拥有非核国家所罕见的大规模核燃料再处理设施;用过的核燃料中的钚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但日本通过其核燃料再处理设施提取了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分离钚,其数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10%。在先进的核技术和大量分离钚储备的支持下,日本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核武国家。
利用安倍经济学积累的人气和财气,重新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昂贵梦想对于日本而言不再是遥不可及。对于日本而言,这是全面崛起的良机。
一方面日本要为全面挣脱和平宪法做准备。安倍在竞选纲领中呼吁把日本的自卫队转型成正规军队,修改国防条款,扩充军力和增加军费,按照日本的民族骄傲和民族性的原则来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可以加入军事条约并参加盟国的联合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通过军事合作和金元攻势日本也在扩大自己在东南亚的战略势力版图,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和孤立。
日本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投入到了东南亚:自2006年至去2012年初,日本已向越南提供逾万亿日圆的政府发展援助(ODA),成为其最大援助国。
另外,日本在2012年亦已承诺,今后三年内将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国提供共74亿美元ODA。结果到了2013年日本又做出了更大的承诺,此后五年将向东盟国家提供2万亿日元(合194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而且援贷的内容将不仅仅限于一直以来涉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灾难救助,还将包括海上安全训练和提供巡逻船。
除此了民用的ODA外,日本亦不惜大洒金钱,强化其于东南亚的军事布局。2012年,日本就与越南达成共识,为越南免费提供数艘海警巡逻船并协助后者提高沿岸警备能力;同时,日本还表示将向菲律宾提供12艘海警巡逻船,帮助菲律宾保护海岸线。
审时度势的看来,安倍晋三乘着安倍经济学的东风再度君临日本政坛真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终于在卧榻之侧迎来了一个强大可怕的对手。
中国要想从和日本剑拔弩张的军事对抗中全身而退,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避其军事锋芒,专攻安倍经济学的软肋,因为一旦日本经济复苏受阻,安倍晋三便极有可能沦为日本政坛动荡的又一个牺牲品,而安倍下台可以说是中日关系改善的唯一可能,如此一来中国便不至于被卷进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继续和平崛起之路。
3、汇率战略是关键
安倍经济学对中国最直接的危害就在于为中国经济去杠杆化制造了一个非常恶劣的以邻为壑竞争性贬值国际货币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处在资产负债表通缩和债务危机的左右夹击之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的债务膨胀就像一个赌过了头的人民币长仓。
通俗的说法就是,中国通过举债做多人民币资产(房地产和煤矿之类的大宗商品企业等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庞氏融资的过程,击鼓传花到最后,中国将面临一场壮观的次贷危机,人民币可能会跳水似贬值。
根据渣打银行的最新数据,中国的总债务对GDP的占比已高达250%,而这个数值在2008年底才只147%。
历史的经验是,一个国家的总债务对GDP的占比在这么短的时间有这么大幅度的攀升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前戏。
也许有的人会说,中国的这个值和美国、日本比起来不算什么,其实这种比较是非常荒谬的,就好比拿一个1米50的人的脂肪增速和一个1米90的人的脂肪增速作比较一样。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是为全球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提供最多金融商品和资本商品的两个国家,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融资规模,融资成本都是令相对封闭落后的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望尘莫及的。
身形高大的人燃烧脂肪的速度要远快于身形矮小的人,同理,美日消化债务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中国,中国这样的债务状况和美日比较是很荒唐的。
冷静的人会发现,中国这样的债务状况在发展中国家里是很惊人的,你会奇怪为什么中国能挺到这步田地还不全面爆发债务危机。
一旦债务危机系统性爆发,人民币资产包括房地产等等将承受巨大卖压,再加上政府需要要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和减轻债务负担,人民币汇率必然要承受巨大空头压力。
看远一点,整个亚洲都在面临中国的困境。亚洲国家紧密相连,就像铁索连船,而债务扩张就像是火攻,搞得不好就会出现火烧赤壁的局面。
这就是说“中国还有两三年时间解决债务问题”的索罗斯期待的局面,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顺势而为。
先从中国的状态说开去。根据美国【利率观察家】半月刊的数据,从2008年底到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了15.1万亿美元,比整个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规模(14.6万亿美元)都大。
而美国的GDP是16.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25%;中国的GDP是8.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2.2%,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资产却占到了全球GDP的33.1%。
熟悉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人们可知,中国的信贷规模的全球权重远远超过其GDP的全球权重。
与此同时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已经降到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这证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已不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是信贷扩张。所以经济增长伴随的就是投资成为庞氏融资的红海。
中国经济的泡沫化已经相当严重,而实质上的去杠杠化却远未启动。房地产如是,煤矿之类的大宗商品企业亦如是。
毫不夸张地讲,中国经济是个不折不扣的庞氏融资的赌场。数据冰冷而现实,笔者绝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保持这种态势,中国的银行业可能将需要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注资纾困。
以史为鉴,1994年当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其GDP的全球占比达到了17.9%的峰值,与此同时日本银行业资产对全球GDP的占比也达到了27.3%的峰值。再往后就是失去的20年,中国的经济泡沫和信贷泡沫如今也已经进入了破灭倒计时。
而在此时日元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国经济过度杠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
首先,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日元利息近乎零,人民币利息高企,这一切使得日元/人民币的捉对套利交易回报十分丰厚。
而丰厚的套利空间又诱使日元热钱通过作假的贸易管道等形式进入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中国经济,使得央行难以严格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总而导致信贷扩张失控。
在2013年,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升值高达21%,与此同时,日本的基准利率接近于零,而中国的基准利率却在6%左右,这使得日元/人民币的捉对套利交易成为全球回报最丰厚的套利交易之一。当前日元热钱主要通过贸易作假进入中国,将日元资金兑换成人民币。
为了规避打击贸易渠道热钱的措施,人民币升值后资金不再通过“直接对外贸易”渠道兑换成日元出境,而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转道“中国内地-香港”贸易环节,将资金运到香港,转化成离岸人民币,最后兑换为日元。
日元转道香港,除了能规避外管局的监管,还可以赚取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的汇率差价。
目前,前者比后者汇率要高出0.6%-0.7%。人民币/日元的升值收益已成为目前日元套利资金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除了利用汇率套利之外,还可以利用日元融资利率和人民币融资利率的差额进行套利。这些套利热钱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影子银行投入了地产业,煤矿,高利贷等领域。
美联储退市后,全球量化宽松的旗帜将落到日本央行的手里,因此进入中国的热钱中美元的影响将不断削弱,而日元的影响将不断加强。
央行对社会融资总量特别是影子银行部分的控制力将不断被日元热钱削弱,从而导致中国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中国的安危将牵动整个亚洲,因为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亚洲的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如果能够安全软着陆,那实际上就给整个亚洲经济竖起了一个最好的防火墙。
从中国向四周看去,整个亚洲也在经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信贷扩张。标普在最新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的非金融企业将占到全球债务增额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债务增发和再融资总额将高达53万亿美元,该地区的债务净余额将大于北美,欧元区和英国的总和。
疯狂的又何止是亚洲企业,亚洲的家庭也不逞多让。整个地区,家庭债务的水平也很高。根据标普的数据,家庭债务对GDP的占比,马来西亚是81%,泰国是77%,韩国是75%。
房价一旦向下调整20%,这些国家许多家庭的资产净值(HomeEquity)就会成为负数,上一次美国发生了这种情况,结果引爆了次贷危机。
有鉴于此,再加上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资本的严苛要求,亚洲银行未来可能面对非常残酷的考验。用索罗斯的话说,亚洲银行是未来做空的上佳选择。
根据IMF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结构上来讲都已经到了很脆弱的边缘,而索罗斯更是给了其中的中国两三年时间自救。
下面笔者将以马来西亚的情况作麻雀来解剖。马来西亚最头痛的一个事情就是在政府加强银行监管之后,影子银行就崛起了。
2012年,马来西亚个人融资增长的2/3来自影子银行,共计430亿令吉;非银行金融机构占家庭个人融资总额的57%,其中三个最大的机构的信贷总额增长了23.1%,个人融资业务总额更是增长了30%;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总额对GDP占比从一年前的75.8%增加到了81%。家庭债务总额的81.7%来自于银行借贷,而其中的56%被用来购买房产。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情形有几分类似,影子银行肆虐,楼市成为投资者最热衷的一个套利渠道。和中国一样,许多亚洲国家的房地产崩盘都有可能是以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形势爆发出来的。
一路盘点起亚洲各国经济危机四伏的情况,看起来确和当年的赤壁大战颇有几番神似。中国无疑成了亚洲此役成败的关键。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都需要去杠杆化,而此时身在亚洲的日本却在任意进行量化宽松和货币贬值,一方面释放出的海量热钱的套利行为加重了亚洲各国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日元贬值也给亚洲各国的出口制造了不少压力。
更可怕的是根据标普最新的【全球企业资本投资报告】,2014年全球有明显的结构性的通货紧缩压力,要对抗这种通缩压力,中国受制于债务问题的束缚,难以在货币宽松方面有大作为。中国眼下能打的牌不多,只有人民币贬值是释放压力的上佳选择。
人民币再不贬值就晚了,眼下是防御性贬值,要不将来就只有被迫硬着陆了。而且人民币的贬值还能重重打击安倍晋三嚣张的气焰,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当年美国用广场协议制衡了日本,今日的亚洲也亟需一个“广场协议”,这需要中国不懈的努力去参与和组织。
不能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对日本拉拢的需要而忽视了这件大事。中国应该表明亚洲各国应该在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制衡中国和利用中国共度难关之间寻求平衡。
必须利用人民币贬值打压日元的贬值空间。眼下日元空头头寸有锁定利润离场的必要,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帮他们一把。
只要把日元逼回两位数时代,安倍离第二次下台的日子就不远了,而这将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和东亚局势稳定的最大机会。
建议中国的主权基金可以多和像Kyle Bass这样致力于做空日本经济的对冲基金巨擎合作。虽然美国政界的保守派渴望围堵中国,但华尔街却是无往而不利的,如果从经济上肢解美国的东亚盟友日本是有利可图的话,他们也是不会拒绝的。
资本的护照上国籍永远是利润,中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展开分化瓦解团结的群众路线工作,通过人民币汇率政策等金融经济工具,对日本经济展开战略包围。
另外,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研报【安倍经济学-初步分析和展望】,最拖安倍经济学后腿的一个变量就是净出口值。人民币贬值可以进一步压缩日本净出口值改善的空间,另外可以在整个东南亚都制造一个对日元极为不利的货币环境。
这样一来,作为日本出口的最重要增长点,东南亚就会很难为日本的净出口值提供增长动力。一旦日本的净出口值增长陷入僵局,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就难以持久。
如果中国能够利用人民币贬值对冲日元贬值的冲击力,并且联合亚洲各国在汇率问题上牵制日本,在对安倍经济学的狙击战中就成功了一半。
4、中国制造要击败日本制造
要彻底击败安倍经济学,光发力于汇率这一点是不够的。其实除了美国逼东京签订的“广场协议”之外,对日本经济杀伤力最大的就是以“三星”“大宇”为代表的韩国制造。
如果说“广场协议”剥夺了日本制造的价格优势,那么“三星”“大宇”们则是要彻底摧毁日本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应该吸取韩国的经验,彻底击败安倍经济学的有生力量--日本企业。如果日本企业走向败亡,则安倍经济学耍的再炫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自2009年以来,“北美年度风云车大赛”决赛圈便鲜有日本车型,而韩国“大宇”却几乎从不缺席,并两次夺冠。在消费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和“LG”几乎可以说是纵横天下,而索尼们却节节败退,几无还手之力,昔日日本电器的天之骄子“松下”和“夏普”更是形容落魄。
小小韩国竟能击败日本的经济巨人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