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机构篇:链接金融与实体 探索“金融稳、实体兴”上海期货模式
时间:2023-09-06 09:27
期货日报 崔蕾
近年来,在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浪潮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实现突破,金融总量大幅跃升、市场格局日趋完善、核心功能持续增强、金融开放枢纽地位更加凸显,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现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地区之一,货币、股票、债券、期货、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齐备,国内乃至全球众多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落户于此。
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聚集于上海的期货经营机构通过期货及衍生品相关业务服务各类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从不同角度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期货服务地区经济的过程中,期货经营机构以提供交易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研究信息服务等方式,与各类金融机构一道,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全面提升。期货经营机构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和互利共生,也成为上海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鲜明特色。
金融机构云集 期货经营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承载着金融服务提供、金融资源调配、金融工具运用的相关职能。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职能最终都要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实际开展,没有金融机构的存在,金融中心就徒有虚名,无法真正履行金融职责。
“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也能不断强化本地的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让金融市场更成熟的同时螺旋提升本地的金融专业能力,从而促使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更具竞争力,形成金融资源富集—吸引更多机构入驻—金融资源更加富集的良性循环。”他说。
新湖期货总经理金玉卫表示,期货经营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一个组成部门,在上海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上海期货经营机构所覆盖的客户规模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上海期货市场也因此成为期货领域的定价中心、信息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以及服务创新中心。而这些职能都需要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来体现和落地。
“期货经营机构既是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生力军,又是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助推器,更是金融改革和深入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东吴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经营机构发挥着链接期现市场、服务金融机构、更好管理风险、参与并促进金融产品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中国期货定价权等作用。
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地区,海通期货副总经理许同林认为,期货经营机构发挥着为交易者提供多元化服务、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提供投资者教育和咨询等独特的作用,其存在与运营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申银万国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期货经营机构利用自身衍生品业务优势,能够为其他金融机构、产业机构提供包括交易服务、风险管理服务、期货行情和市场信息、投资顾问和研究分析服务等期货衍生品交易服务与支持。
“期货本身是一种金融衍生物。在商品层面,期货是可以将大宗商品贸易与金融相结合的核心工具。”国泰君安期货上述负责人表示,上海除了是金融中心,还是国内重要的进出口和贸易中心。期货公司通过提供商品期货服务与支持,协助相关机构在大宗贸易领域进行金融化建设,融合上海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双优势,在贸易层面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场的贸易规模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在金融层面,提升金融服务和衍生品应用能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升。
在金融层面,他还提到,期货公司通过为各类机构提供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标的,协助相关机构更好开展金融活动、控制金融风险、输出金融服务、管理金融产品,同样促进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升。
金玉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期货市场,上海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更加多元化,也推动期货市场品种定价日渐成熟。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与市场运行成熟相辅相成,强化了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期货市场规则和制度的完善,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公正、透明的价格信号和更加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平台。
“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的介入还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对口指导和咨询服务。”许同林认为,这样一来,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获得了更多的产品选择、更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流动性、更专业的投资者教育,以及更合规的监管环境。这些使得实体企业能够利用期货市场来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实现投资目标。
在市场层面,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场,带来了期货参与需求的放量,为市场注入了更多流动性,形成了多元化交易结构。在专业层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场,带来了不同的交易策略、金融资源以及生态圈,在竞合中不断提升上海期货市场的专业度和竞争力。在风险管理层面,更多的机构交易带来更广泛和更全面的期货市场定价,以及更丰富和更高性价比的风险管理服务,让上海期货市场更好协助实体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维护实体经济稳健运营。
服务机构客户 推动金融多角度助力实体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解并参与期货市场,但不同金融机构对期货及衍生品的运用方式存在差异。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带来了机构客户需求的多样性。
“投研与策略方面,主观期货策略管理人一般偏好高价值和深度的产业调研活动、持牌机构在基本面投研方面有着广谱需求、量化机构看重基本面数据共享和因子模型建设、资管自营看重宏观投研和大类资产配置。技术端,各类机构对期货公司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例如量化机构在影响交易速度的线路、柜台、机房等设施方面存在核心需求,持牌机构在交易端和系统方面通常有专业的风控要求等。同时,期货公司还能为机构提供其他类型的服务,例如资方资产对接、托管协同业务、自营资金下投等。
对于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服务,金玉卫也介绍,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诉求,且单一机构对于期货市场的诉求也是多样性的。金融机构的诉求来自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以及客户投资风格差异化的需求。通过与期货公司合作,金融机构可以达到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目的。特别是随着客户对绝对收益要求的提升,对冲策略受到市场青睐,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绝对收益重要的配置工具。此外,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增强,居民对于抗通胀的理财需求增加,利用衍生品市场实现通胀对冲也是焦点,而期货市场已然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渠道。
“海通期货服务的机构客户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境外金融机构等。”许同林介绍,业务涵盖期货交易、风险管理咨询、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投资策略定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等。机构可以通过这些业务,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利交易、资产配置或风险管理,以满足自身需求。
具体的服务举措上,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举例,公司会周期性举办策略会,覆盖面从产业链投研到宏观经济分析、相关政策解读,再到国内外市场研究、大类资产配置,以全面的视角服务各类客户。在量化机构服务方面,搭建“3+2”交易所直连线路,为量化客户提供顶级的速度支持。在服务券商机构方面,与某客户在FICC期转现业务、券商自营策略、股指对冲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和服务提供。在服务银行理财方面,与某客户在策略和研究端深度绑定,在权益类市场相对偏弱的环境中为其参与期货市场提供充足的基本面投研支持以及CTA资产配置支持。
对机构客户的各类服务,最终会对服务实体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国泰君安期货上述负责人表示,服务机构客户参与期货市场为期货衍生品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和更大的规模,而只有流动性和规模足够的期货标的,才有利于实体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同时,机构客户的交易为期货标的带来了更全面的定价逻辑,可以协助实体企业进行价格发现和展望,从而调整自身经营计划、开展套期保值。专业的机构客户自身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客户可以利用期货公司提供的通道服务,通过仓单质押、“保险+期货”业务等,达成对实体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有效服务。
他介绍,在“保险+期货”业务中,保险公司为实体农业产业提供价格保险,而期货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对冲工具,最终满足实体的风险管理诉求。
金玉卫同样认为,期货公司对机构客户的服务最能体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当属全行业普及且运行八年之久的“保险+期货”业务。早在2015年,新湖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新湖瑞丰便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了全国首单玉米“保险+期货”试点,打造了“农民买价格保险保收益、保险公司买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复制期权覆盖风险”的业务闭环,实证了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服务农业经济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保险+期货”不断创新,形成了“保险+期货+N”,集合包括银行、农产业下游加工企业、上游原料企业等更多主体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对农产品价格保护的目的,而且优化了农业产业链生态,形成了更加科学的农业产业运行生态。
除了“保险+期货”,东证期货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在债券类交易主体的投资活动中,国债期货能够有效对冲债券现券的价格波动,有了这个对冲工具,更多的机构才有意愿交易并持有各类债券。从源头看,这为债券的发行、上市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债权人进行融资并用于生产、经营等实体经济的各类场景。
此外,在场外期权业务上,他介绍,现有场外期权报价并不拘泥于利率、贵金属等,部分银行对于商品的场外期权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市场也有将场外期权与仓单质押业务结合的案例,为的是解决产业客户融资和对冲等需求。以服务某产业企业通过仓单质押方式进行融资为例,客户痛点是仓单为非标仓单,而银行要求客户自行对100%质押仓单进行套期保值,防止价格波动过大、客户放弃质押仓单的情形发生。东证期货将客户的仓单通过公司转为标准仓单,并为客户提供场外期权,替代套期保值开仓。最终,东证期货与东方证券、银行等机构通力合作,解决产业客户的融资难题,并以此寻求可复制的方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提升业务能力 促进金融向实与区域发展
高水平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升级的核心动力,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会在市场规模、金融资源与生态圈方面为上海带来更多金融创新活力。
金融机构普遍具有“抱团”与“扎堆”的虹吸效应,他表示,金融机构数量越多,对外部金融资本的吸引力越强;金融机构密度越高,日常交流越频繁高效,金融活力和创新能力越强。综合起来,将全面提升上海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许同林也认为,金融机构的入驻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进而吸引更多的交易者参与期货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通常,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创新经验,他们的参与能够促使上海期货市场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交易者的需求。而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的聚集提高了上海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此外,金融机构会带来专业人才,促进上海期货市场的人才培养和交流。这些最终都会提升上海期货市场规模、提高交易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在金玉卫看来,也带来了挑战。“期货公司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他说,随着金融机构的参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期货公司势必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新湖期货也希望通过自身快速发展,努力为金融机构、实体产业等各类投资者带来更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回报。
除了推动上海期货市场核心功能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效不断提高,申银万国期货相关负责人还提到,金融机构的加入将加速资管能力的提升,从而推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上海集聚了一批资管龙头机构,资管产品体系日益丰富,金融人才储备也较为充足。此类金融机构对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服务有一定的需求和较高的要求,期货公司也可借机提升自身对机构客户的服务能力。”他介绍,申银万国期货结合行业发展形势与公司实际情况,未来在机构客户服务方面,将以自身服务体系为依托,以提升募集资金、投资研究、资产配置、技术运营等能力为抓手,为机构客户构建全业务链的服务生态。
东吴期货相关负责人认为,更多金融机构的加入使得上海期货市场发展更具示范效应,机构之间相互交流融合还将加快推动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公司围绕服务产业、零售、机构、同业,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于2022年8月成立财富管理总部,规划和目标是通过专业、细分服务,更好地和机构深度合作、共享共赢。
未来,许同林介绍,海通期货的目标是为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创新化的服务,并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共同推动机构和实体经济发展。公司将全面支持机构业务,不断探索和引入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满足机构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将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服务,增强机构客户的竞争力。”他补充说,也向机构客户提供相关市场研究和咨询支持,根据机构客户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在机构服务方面,国泰君安期货计划继续提升机构服务产品的深度与广度。服务内容上,提高质量、扩充维度,以解决机构客户痛点和需求为核心检验标准。服务形式上,提高对接效率、缩短内部流程、提升触达速度、优化服务路径,争取以最快速度响应市场政策和环境变化,为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助力金融服务实体、进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国泰君安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正在推进客群间的产融结合,对公司所覆盖的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进行联动,以金融脱虚向实、金融服务实体、产业助力金融的纲领为指导,寻找产融需求结合点,推动资源对接和实际业务落地,为金融服务实体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与繁荣稳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能级提升提供助力。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