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空间巨大
时间:2015-04-20 09:04
衍生品的场外交易市场(OTC)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它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一般在经营衍生品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发生,以议价的形式进行。其主要交易标的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货币)互换协议以及利率(货币)期权等。
OTC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份额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OTC市场的领先地位。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OTC金融衍生品交易也表现活跃。从产品结构角度考虑,主要衍生品市场一般都是先推出汇率类衍生产品,然后推出利率、股指类产品。其原因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引起了大规模的汇率风险(美元是核心的国际货币),因此市场迫切需求外汇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所以汇率类衍生品最先推出。随后,由于汇率与利率之间有联动关系,汇率的波动会导致利率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波动,因此利率类、股指类的衍生品也成为投资者重要需求。
英美国家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发展较早,基本是一个由市场需求推动、自发形成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前,国际上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行业自律为主导,行政监管和国际组织合作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宽松弹性的监管体系。大部分国家行政监管机构通常是发挥监管指导作用,具体业务规范通过自律组织自律管理;也有国家的行政监管机构会通过采取对参与主体资质水平、合规操作的监管来控制整个市场风险。比如,美国的监管围绕衍生产品的参与机构进行,由银行监管部门、证监会和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分别对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商参与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提出监管要求。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例,OTC有被纳入统一监管范畴的趋势,其主要迹象存在于OTC的清算被纳入了中央银行清算,并统一监管。出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场外衍生品市场对防范风险的需求让其逐渐走向“场内化”。
2005年6月15日,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债券远期交易,标志着我国首个场外人民币衍生产品正式诞生。2006年1月24日,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启动,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完成首笔50亿元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拉开了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历史序幕。2007年11月1日,远期利率协议业务正式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种类。但相比于国外衍生品场外市场,我国场外市场规模小、品种少、缺少发展的内部推动力。另外,市场参与者本身也存在不足。在公司治理、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投资研究能力等方面,我国企业投资者与国外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相比,还有差距,国内非金融机构购买债券主要以持有到期的投资为主,缺少对利率波动的避险需求。
所以,为加快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既要加快改变市场创新机制,也要加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建设。